(1)问题的提出
备件管理,对很多企业的设备管理者而言,都是一个颇具挑战意味的话题。很多企业的备件管理人员有一个共同的体会:备件管理,想说管好不容易。
对于一个企业备件管理者来说,面临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。一方面是高层的压力,看着居高不下的备件库存资金占用,很难指望能在高层那里获得好脸色;另外一方面是一线车间维修需求的压力,保生产,保质量已经成为一线人员的头等大事,如果因维修所需备件短缺导致的较大的停机损失,不用说,一定会把责任归到备件审核和卡控者身上。因此,很多时候,备件管理者经常处于一种两头受气的状态。
鱼和熊掌能否兼得?能不能在确保维修需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备件资金占用?成为备件管理者绞尽脑汁想获取的答案。
另外,很多企业备件管理也对“零库存”管理非常感兴趣,我们也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:备件“零库存”合理吗?
(2)体系对应的理念
在设备维修工作中,为了减少停机时间而事先采购、加工并储备好的各种零(部)件,用于替换故障或劣化件以恢复设备原有性能,这些零(部)件通称为备件。
备件管理,就是为了能够按计划进行设备检修,尽量缩短故障停机时间,减少修理费用,在保证备件品种的质量和数量、供应及时、经济合理的原则指导下,对备件的计划、制造、采购、储备、供应等方面所进行的管理工作。
《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体系-要求》(2012版)中,条款4.4.6.4 设备备件管理 给出了具体要求:
1)备件管理制度:组织应建立备件管理制度,指导备件管理工作开展,备件制度应涵盖备件的分类和编码管理、备件储备、备件计划、审批、采购、验收、入出库、盘点、备件国产化以及修旧利废、异议处理和备件经济指标数据分析和总结等管理要求。
2)备件技术管理:组织应制定规范的备件编码规则和分类方法,不断优化备件库存模型和安全库存、批量采购数量等内容。
3)备件计划管理:组织应强化备件计划管理,明确备件计划管理职责和流程、规范备件计划表单,设有专人对申报的备件计划汇总并进行分析优化,针对临时性备件计划申报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,不断提升备件计划的时效性等。
4)备件采购管理和国产化:组织应积极探索备件社会化协作机制,完善备件采购管理职责和流程,建立备件采购的价值分析机制,完善和丰富备件采购定价机制和采购方式,规范备件采购的合同管理。针对备件质量异议处理建立机制,在周期备件费用小化的前提下,不断探索备件国产化实践。
5)备件库存管理:组织应加强备件库管理、仓库区域布局策略、储位规划、合适的货架等仓储设施选用等,以及备件货位编码、备件帐物相符、出入库管理、备件的在库保管和维护情况。加强和不断提升备件库存6S和可视化定置化管理水平。
6)备件经济管理:组织应选择合适的备件经济和管理指标,将备件管理实绩纳入可量化考核的机制,通过指标数据的日常统计,不断提升备件管理水平。这些经济指标包括但不局限于周期备件费用比较、备件库存周转率、关键高值备件上机率、备件计划准确率等。
7)备件消耗和质量跟踪:适用时,组织应加强备件*先出、领出即耗原则的应用,加强对使用的备件质量、寿命的跟踪机制,为准确的备件计划提供依据。
8)备件的报废和循环使用:组织应加强备件的报废管理、备件的修旧利废等工作的开展。
9)备件管理的持续改进:组织应针对备件管理各主要模块定期评估和持续改进。
(3)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
从企业备件管理者的角度,备件管理所关注重点一是备件库存规模,另外一个是备件年度消耗,这两个不是一个概念。但又相互有关联,需要一并考虑。
我们认为首先要建立一个观念:备件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,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系统问题,或者是复杂利益关系的管理问题。
在备件管理的四个模块中,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在很多企业是薄弱环节,计划管理和库存管理则相对较好。
没有根据备件的管理特点进行合适的分类,从而建立针对性的管理策略,是很多企业做的不到的地方,建议企业参照图5-28所列的要点进行备件分类管理。
上海恒税电气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备:沪ICP备19014928号-1GoogleSitemap 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陆